民生周刊:中国旅游智库秘书长石培华:用品质提升游客满意度

发布者:陈晔发布时间:2023-04-18浏览次数:13

(转自《民生周刊》记者 罗燕)

春暖花开,出游正当时。“五一”小长假即将来临,很多人已经做好了旅游规划,旅游出行平台订单激增。

事实上,自今年春节以来,各地景区游客爆满的照片便频频刷屏。旅游市场已经逐步回暖,进而火热。

火热的背后是3年来被压抑的旅游需求的集中释放,但这种火热的状况能持续多久?我国的旅游业能否抓住机遇进一步发展?就相关问题,《民生周刊》记者专访了南开大学现代旅游业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旅游智库秘书长石培华。

▲石培华

民生周刊:今年以来,我国的旅游市场回暖,有些地方游客爆满,您怎么看待当前的旅游市场?

石培华:2023年春节期间,国民旅游需求得到比较集中的释放,旅游市场回暖,有些地方还出现游客爆满,体现了我国大众旅游的坚实基础和柔韧性。

第一季度,促进消费政策全面拉升了城乡旅游消费预期,国内旅游市场快速升温,本地游、周边游活跃,长线游也有序复苏。从国内旅游目的地来看,三亚、海口、昆明、西安、重庆、成都等传统热门旅游目的地人气暴涨,一些甚至出现“溢出效应”,带动周边地区的旅游度假热潮,旅游市场正经历由近郊游、短途游向中远程游转变。

各省区市通过系列旅游活动和发放旅游消费券等一系列惠民政策,助力旅游消费回暖。文化和旅游部宣布恢复全国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外国人入境团队旅游和“机票+酒店”业务,进一步推动入境游的复苏,国内游的加速回暖和出入境游的双向复苏,旅游市场将迎来全面复苏。

民生周刊:据您估计,旅游市场火爆的状况能持续多久?

石培华:我国大众旅游的巨大潜力是支撑我国旅游复苏最有力的支撑,我认为旅游市场会持续回暖。

考虑到春节假期与疫情影响,酒店、餐饮、景区乃至交通运输等出行链各环节人手紧缺,各地旅游资源供给能力复苏远低于旅游需求反弹,旅游需求释放或仍低于真实水平。

从今年二季度来看,劳动节、端午节的假日旅游需求,加上商务旅行的刚性增长,旅游市场有望进入预期转强和供给优化的新通道。不断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新型业态蓬勃发展,着力拓展消费市场,扩大和引导文化和旅游消费,已成为未来一段时间从政策端到市场端的关键词。预计旅游需求的爆发仍将持续,2023年旅游出行链表现仍可期。

民生周刊:现阶段,旅游业发展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进一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石培华:目前,旅游市场全面回暖,但文化和旅游业仍存在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并推动旅游业进一步发展。

我们即将迎来“五一”、暑期、国庆等旅游旺季和高峰期,要重视旅游市场复苏中的市场监管,要以品质旅游支撑旅游可持续发展和提升游客满意度,让游客能够放心游。要重视旅游安全,确保旅游复苏和火爆过程中游客的生命健康安全。

百姓的旅游需求在不断增长和变化,要加快旅游新产品新业态的培育,加强旅游存量的优化提升和激活,加强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注重发展满足大众旅游需求的高品质大众旅游产品和服务,让不同消费的游客能都有相适应的旅游产品。同时,进一步深化文化和旅游融合,提升旅游的文化含量,提升旅游的文化魅力,进一步深化文化和旅游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当前,还有许多旅游存量资源未被完全有效挖掘转化、高质量产品供给不充分、文化旅游品牌IP的国际影响力有待提升,要注重盘活存量和提升运营水平,

此外,过去3年中,旅游行业队伍有很大流失,要注重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和培训。注重提升旅游创业环境和旅游营商环境,为旅游企业发展和创业提供更好生态。

民生周刊:下一阶段,如何继续扩大旅游消费?

石培华:继续扩大旅游消费,可以从几个方面发力。一是要加快培育旅游新消费。大众旅游消费的核心不再是门票、餐饮和住宿,而是区域的文化认同、生活方式、认知体验。通过文旅深度融合,突出主题化、特色化和个性化,创新旅游消费场景、内容,提供旅游者深度体验的消费空间。

二是持续深化“互联网+旅游”融合的深度。将互联网时代的科技元素与旅游的休闲体验元素深度融合,活化文化资源,强化旅游体验;持续强化以信息化为支撑的智慧旅游平台建设,构建集旅游目的地管理、服务、运营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的智慧化系统。

三是深入旅游供给侧改革,丰富旅游市场供给。深度挖掘区域差异化资源,持续推动旅游产品的差异化供给,通过景区主题化、空间多元化、体验沉浸化、消费场景化实现更多细分市场的下沉。

四是积极发展周边本地游,将休闲活动转变为旅游休闲经济。以本地游和周边游为主导的“微旅游”“微度假”具有距离短、频率高、休闲功能强的优势,是满足广大居民旅游生活化需求的重要形式,也是推动区域旅游转型升级的重要切入点。

民生周刊:据您观察,旅游市场今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石培华:旅游市场整体复苏向上的发展态势已经十分明朗,旅游市场信心持续增强,旅游需求的持续走高,将会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人才聚集。

旅游消费将呈现特色化、多层次、分众化的发展趋势。共享经济模式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平台,实现资源再配置和再利用,并逐步影响和改变旅游产品供应模式,改变旅游产品的体验方式,引领旅游业进入新发展时代。

未来旅游的竞争将突破景区、产品、项目的微观竞争模式,向旅游目的地全域化竞争格局转变。旅游竞争除了品牌项目和品牌产品,需要更加关注旅游目的地的系统化建设提升。

新闻链接:http://www.msweekly.com/mobile/show.html?id=144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