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专家杨德进参与“2024海河国际消费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

发布者:陈晔发布时间:2024-11-19浏览次数:10

2024年10月18日,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三周年之际,天津市政府主办的“2024海河国际消费论坛”,商务部、新华社、天津市政府及多省市相关负责同志,知名专家学者、领军企业和智库机构代表约400人齐聚一堂,交流提振消费的有益经验,研讨消费领域的前沿动态和创新模式。南开大学协同创新中心专家杨德进老师,作为幸福感、审美感、场景感研究的文旅专家和幸福与创造实验室研究员,在“2024海河国际消费论坛”上代表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研究院课题组发布了《天津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研究报告》(2021-2024),引起了广泛关注。杨德进老师认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新阶段,需要深度聚焦消费对幸福感产生的深刻影响,文旅消费产品的供给要更加注重“幸价比”的提升。‍

供给侧:以促消费提升人们幸福感已成为当前新风向。消费对居民生活和幸福感产生深刻的影响已成为共识。相关研究也证明,人们的消费习惯、水平、偏好和体验,往往与其幸福感高度相关。一份美食美味、一次旅行休闲、一件心喜衣服的购买等消费过程,都能给人们带来审美感、愉悦感、满足感和快乐感。所以说,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幸福感的提升,离不开文旅消费、生活消费、康养消费、服务消费等体验的多元化高质量供给,更离不开政府、企业及经营者的不断创新努力。当前,高品质的消费供给已成为各地政府、企业等行业主体所关注的热点话题。早在2021年7月19日,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经国务院批准,商务部正式宣布天津和北京、上海、重庆、广州5个城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并明确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基本原则、重点任务和重要意义,这也标志着以消费提升人们幸福感被纳入国家视野之中。

需求侧:从“性价比”转向“幸价比”的趋势非常明显。回顾近年来消费需求端的变化,已呈现出诸多特征:“刚需”消费正向“兴趣”消费转变、“悦他”消费正向“悦己”消费转变、“打卡”消费正向“审美”消费转变。当下人们正从物质消费转向精神消费,提供文化价值、情绪价值、审美价值、幸福价值和身心健康价值的产品正受到追捧。“不是羽绒服买不起,而是军大衣更有性价比”这句话在大江南北形成消费共鸣的同时,无论是淄博烧烤天水麻辣烫,还是“养宠大军”“花式养生局”,都在告诉我们消费的需求侧在注重“性价比”之余,开始把目光投射在了能最大化提升自身幸福感的“幸价比”事物上。基于此,南开团队在对天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研究中,按照“行动治理观察-遵循机理分析-形成学理总结”的逻辑,站在消费者行为和心理、促销费提升幸福感、国际国内消费需求变化、供给端治理行动观察的角度,深入剖析、总结并提出了面向“幸价比”的促销费应对策略。